抗癌社区临床试验官方合作伙伴

癌症患者要额外多补充营养?是商家噱头还是营养所需?

新药资讯 / 原创 / 领募医药
2023-08-23
摘要:
肿瘤复发找领募 400-699-8889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结论:癌症患者营养不良高发。那么,为什么癌症会引起营养不良以及怎样应对营养不良呢?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

癌症病人会出现营养不良,是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强和恶性生长的特性,会增加人体的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夺取和消耗了大部分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肿瘤释放的一些代谢产物,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味觉嗅觉异常、厌食,能量摄入及利用率显著下降,引起营养不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癌症患者在进行放化疗等方式的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消化系统异常(呕吐、腹泻、消化吸收不良、便秘等),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障碍等,引起营养不良。

总结来说,就是癌症本身的代谢改变和治疗期间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后果 ●

营养不良会导致降低免疫力、推迟伤口愈合、影响药物吸收代谢、增加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治疗效果不利于康复等等。

 

所以,癌症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补充适量营养是很有必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人觉得,在生病期间多补充营养是在喂养癌细胞,所以,想不吃饭来饿死癌细胞。

 

可事实却是我们身体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需要营养。

 

想通过饥饿来饿死癌细胞,同时也饿死了正常细胞


想要饿死癌细胞而不饿死正常细胞没那么简单: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强势,不断繁殖,而正常细胞是有细胞周期的。所以想通过饥饿来饿死癌细胞,就太小瞧癌细胞了,最后和癌细胞同时被饿死的还有患者本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的人偏信民间偏方,或者指望某一种食物是灵丹妙药,吃了就一定会好,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民间偏方”真的有用并且经得起科学验证的话,那么它早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大肆宣传并规范上市,而不是因为对少数人有效果就鼓吹成适合全部人的灵丹妙药且在民间默默做个“偏方”,所以,民间偏方不可盲目相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想通过不吃来“饿死”癌细胞和乱吃乱补都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营养不良呢?         

 

这里介绍一些癌症患者的部分营养建议

 
 

01

 

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此处的清淡饮食不是说不吃肉或每天小米粥配水煮菜,而是指烹调手法的清淡,多用蒸、煮、炖等方式烹调食物。

02

 

避免高油高脂食物,避免油炸食品、腌制食物等过度加工食品。可以建立饮食档案,记录吃了不舒服的食物和剂量,筛选合适的食物。

03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患者,应少食多餐,每餐不要吃得太饱,可根据患者进食情况选择一天4-6餐。姜糖、姜汁水或其他含姜味食物有助于缓解恶心,酸味食物如柠檬水也可以缓解症状。

04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比如鱼、肉、蛋、奶等,这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可以有效提供营养。可以尝试蒸鱼、蒸蛋、肉泥粥、营养糊糊等。

05

 

吃不下可以喝:尝试营养丰富的流质软食,如果优质蛋白质食物吃得少,可以补充乳清蛋白粉。

06

 

如果实在吃不进去或者营养摄入不足时可以在日常饮食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营养补充,或者询问医生是否需要进行管饲或肠外营养。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也会有疑问,这个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不是就是市面上的普通保健品啊?是不是商家为了销售弄出的噱头让大家购买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


当目标人群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无法用日常膳食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起到营养支持作用。

所以,当癌症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受限,靠日常进食不能很好的维持生命活动和配合治疗时,在日常饮食基础上,联合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营养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说明 ●

之前有一位肝癌患者,营养不良,体质差。医学老师根据患者检查指标,建议他用上一款营养补充剂,不到一个月白蛋白指标就由偏低恢复到正常水平了

患者家属与医学老师聊天


当然,不同癌症患者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营养需求,如胃癌患者营养不良时建议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但甲状腺癌患者在使用低碘饮食时就需避免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所以,选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营养时,建议咨询医师或相关专业人士了解患者应该补充哪种类型的,以便更好的补充营养。

免责声明:该网站包含有关临床试验的信息。它并不是要取代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不应被解释为提供建议。您不应该依赖本网站中包含的信息作为任何决定或行动的依据。只有医生才能确定特定产品对特定患者是否正确。如果您对本网站上的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 微信号

我要报名 扫码关注
  • 官方微信公众号